在愛裡受傷的孩子 – 談分手的陪伴

father and son, walking, railway-2258681.jpg

「老師,我真的很痛苦,我不知道為什麼他不愛我了,是不是我真的不夠好?」

「老師,他常常都怒罵我、羞辱我,和他在一起真的很痛苦,我好想分手…但又有捨不得….」

在實務現場,很容易會遇到因為愛而受傷的個案。有些人可能正遭受到威脅、有些人正糾結在自己怎麼也理不清的關係、也可能有些人正因憤怒而蓄勢待發的想做些什麼。面對這些熱騰騰的怒火、炙熱情感的竄燒,如何在這過程協助個案,在感情的風浪中,回到平穩與找回自己的節奏,往往都會是一段不容易且需要智慧的過程。

分手,可以是一門藝術。用這樣的眼光看待分手,或許過程中所出現的那些真實又難受的情緒都有機會被好好欣賞與尊敬。分手者往往最主要的情緒是有罪惡感後悔、若是因為發現對方有第三者,可能還會有憤怒的情緒。而被分手者,最主要的情緒則可能是背叛感不理解被遺棄感、甚至是種自我價值的崩解。以下分成兩個部分談分手情境中分手與被分手個案的輔導重點。

【分手者的輔導】

  • 保命比說謊重要:這是談分手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分手的過程,要隨時注意對方的情緒狀態,若是覺察到對方情緒失控,甚至抓狂到要有傷人或傷己的行為,就要趕快說謊保命,務必先慢下分手的步調,安撫對方的情緒,雙方安全為第一優先考量。
  • 地點選擇:選擇好的地點,可以免去許多困擾,通常來說最適合分手的地方其實是麥當勞。因為這個地方存有以下的幾個優點。
  1. 時間方便:24小時營業,想分手隨時可以帶過去。
  2. 桌椅固定:若是對方氣到想翻桌也翻不起來!
  3. 分散風險:如果剛好想分手的對象在情緒控制上是有議題的,在被提分手時,若是單獨在一起,很可能會被當作強大痛苦情緒抒發的唯一目標!如果在有人潮的地方,情緒就比較容易分散給周圍的人,可能他去點餐時,兇那個點餐的人,他去廁所時,兇那個掃地的,情緒比較不會只有針對在伴侶身上。
  • 心態上的建立: 可以邀請想分手的人,陪伴他整理這段感情的過程,說說看在這段關係中,讓他真的沒有辦法忍受或是生氣的是什麼?什麼是他在這段感情當中的限制與無奈?同時,讓他回憶和對方相處的美好片刻,在這段感情中,珍惜與感謝對方的是什麼?透過整理的過程,讓想分手的人可以在一種情緒平穩且想清楚的狀態和對方談分手。避免為求分手而詆毀對方。在過程中陪伴他角色扮演,先練習與預想可能發生的狀況。與對方談分手時,除了表明立場也同時試著表達自己的尊重與感謝那些彼此生命中所擁有的美好時光。

【突然離去的愛,被分手者的陪伴與輔導】

  • 重拾碎片,將遺落的自己找回來:對於被分手者的輔導,最容易遇到的可能是自我價值的崩解。存在主義的大師Yalom曾說:「當人墜入愛河,進入幸福的融和狀態時,通常不會自省,因為那個充滿懷疑的孤獨的我,已融入了我們」。當從一段感情分開了,真正要面對的,其實是那孤獨的自己。「這種感覺就像是被狠狠的敲碎了一地,兜不起了自己的樣子」。往往,對痛苦無能為力的痛苦是創傷的核心。因此陪伴被分手者,陪他撿起一片一片的碎片,重新用自己的方式拼湊起自己的模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 用行動的詞語陪伴:有些被分手者,會出現明顯的身心反應,如吃不下東西、不想要動、如行屍走肉般的被困住。這時,常常說些什麼話語,個案是不一定有辦法聽進去。因此要做的,僅僅就是溫柔的提醒,「記得吃東西」、「記得運動」、告訴個案「在我心裡你永遠是很好很好的孩子」。這三句話,就有機會像是照顧一顆小種子的陽光、空氣、水,慢慢種進在愛裡受傷孩子的心裡。
  • 紀錄片的眼光:被分手者,往往都會很想知道「為什麼」?這麼做就像是因為突然被扔進大海,本能反應就會想找尋一根浮木,有時可能只是想知道原因來找回一種安全感,彷彿知道為何,就可以容忍任何可以詢問個案,是什麼讓他想知道為什麼?知道與不知道對他的影響是什麼?邀請他用拍紀錄片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所發生的事。「你知道嗎?紀錄最好看、最精采、最觸動人心的片段,往往是主角正經歷痛苦掙扎的那些時刻…」「接下來呢?你想怎麼繼續拍、怎麼取景,會是你最更想要的故事?」當跳脫慣有的思考模式,說不定卡住的生命就有機會悄悄流動。

愛,是終其一生的課題,最後分享三句話,「我們永遠有機會提高親密關係的質量」、「我們永遠有能力在苦難中提煉營養」、「要記得和一群人鬼混」。讓我們一同在愛的課題裡修練,看見真實的自己。

返回頂端